和田地区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

和田地区景点

[切换城市]
和田地区站> 和田地区旅游> 和田地区景点
  • 山普鲁古墓群
  • 介绍:1983年8~11月,自治区考古队来此挖掘大小墓20座。其中有大型丛葬墓两座及单体墓16座,马坑两座。死者多成年,葬式有俯身葬,仰身屈肢葬等,马坑中有黑白2马,白马右侧后腿屈,黑马左侧四蹄直,头部均插白色羽翎两支,左古墓中还有完整的男性干尸1具。
    出土文物近千件,有大量的衣帽、绑带、花边、印花棉布、刺绣、裁绒和拉绒地毯,毛褐、毡衣、花押、珠饰、梳蓖、铜镜、镜袋、靴鞋、手仗、摇扇、弓箭、铁铲、石膏佛像、陶木器具等。
    纺织品、毛织品种类多,色彩绚丽,纹饰多样,是研究古于阗国生产技术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珍贵资料。出土丝绸品中有典型的汉代织锦纹样,有“飞凤”纹锦,“宝相花”双面提花锦,“群猴对戏”纹锦等。出土的“常宜富贵”铜镜,宽边铜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,初步鉴定为汉代遗址。山普鲁古墓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• 地址:山普鲁古墓群
  • 沙漠观景台
  • 介绍:--
  • 地址:和田地区和田市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和田出入口处
  • 桑株岩画
  • 介绍:岩画长3米多,高1.3米。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:有人作弯弓射箭状、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、有人骑马而行状;有兽像,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,类似大角羊等。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,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。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,在民间也无传说,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,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。1962年被定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• 地址:位于皮山县城东南100公里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
  • 热瓦克佛寺遗址
  • 介绍: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,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。寺塔坐北朝南,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,院墙每边长45米。东墙外有一小庙,部分墙壁残存,内壁涂石膏,庙东墙内壁有穹形壁龛,壁上满刻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,线条规整流利,据说曾有立佛在内,此庙现毁坏殆尽。
    四面院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残迹,以西、东墙居多,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,有些裸露于外,有些则毁坏不存。佛高约3米,每隔0.6米即有一尊。在未风化的墙壁上均有壁画,供养人像,此丘云气纹和图案插于佛佝之间,色彩单调,以褚色为主,泥塑佛像有明显的健陀罗风格。
    院中为佛塔。塔系土坯砌筑,多处被人挖坏。塔基基本为正方形,高约6~7米,塔身为复钵式,残高为3米,为典型的印度复钵式佛塔。寺院内外散布着红、黑钯和少量彩轴陶片,还有散乱于地表的人骨、泥塑佛像残体和剪轮五珠铜钱,附近有屋宇建筑的痕迹。
    关于热瓦克的历史沿革和兴废年代,史无记载。学者据出土文物和佛像,壁画风格,以及以塔为主体的建筑格局推断为南北朝及唐代所建。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• 地址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玉龙喀什镇
  • 普鲁火山
  • 介绍:普鲁火山实为火山熔岩层,来自于南部的昆仑山,活动时间约143万年前。火山熔岩层分布于克里雅河中游两侧的高阶地上,火山熔岩分两层,下层厚7米,为火山集块岩和致密块状熔岩,覆盖在砂砾上,接触面有砾石层被烘烤痕迹;两层间夹12.3米厚的砾石层,上层熔岩厚20米,为集块岩、致密块状岩和气孔状岩石。
    上、下层熔岩,均形成于第四纪早更新世,属不同时期的两次火山喷发的玄武岩(粗安岩),玄武岩组成阶地陡崖,形似众多奇异造型的怪兽傲视远方,蔚为壮观。火山岩覆盖于河流6级阶地的砂砾石层上,其上覆盖风砂质黄土层。两次火山活动都在南部的昆仑山高山地带,且规模巨大,对研究青藏高原及昆仑山的形成及环境演化意义重大。普鲁火山目前仍处于原始的保存状态。
  • 地址:和田于田县普鲁村北8-12公里的克里雅河两岸
  • 皮山大清真寺
  • 介绍:座落在县城西北角的新疆和田皮山县大清真寺,为全县境内清真寺中最大的一座,寺长67米,宽57米,占地3819平方米,建筑面积1216平方米。该寺建于1839年(回历1237年),至今已有154年的历史。几经修复、扩建、装饰,形成了目前的由祈祷大厅和内、外院组成的三部分。既富丽堂皇,又具典型的民族风格,是新疆和田地区著名大清真之一,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  • 地址:和田地区皮山县县城西北角
  • 慕士山
  • 介绍:慕士山峰区几乎完全被冰层所覆盖,冰川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,冰雪总储量3500亿立方米。强烈的冰蚀作用将山体雕刻成锋利的角峰和刃脊,使峰体形态更加清晰可观。山峰北坡依次分布有冰川作用的极高山带、寒冻作用的高山带、干燥半干燥作用的的高山带、干燥剥蚀的中山带、低山丘陵带和冲洪积倾斜平原带。
    慕士山山势高峻,道路崎岖,沿途的山地风光奇丽壮观,美不胜收,是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。每年都有勇敢者前去探险,攀登。
  • 地址:位于昆仑山中段,和田县与策勒县交界处
  • 买力克阿瓦提故城
  • 介绍:故城西有沙山环峙,南倚昆仑山麓。早年尚有内外皆为方形的二重城墙残迹,现已不存,仅留下大小高低不等的若干土墩,而以该城西南部为多。遗址上现有相当数量的陶窑堆积物和建筑柱石。地面上遍布红、绿、灰色陶片,器形有盂、钵、单耳罐等等。城南约1公里处,台基分布密集,疑为旧日王宫,也有人认为是官衙或贵族居住区。近旁还有一方形土台,高约3米,长约百米,似为一古代大型建筑,近处多有红色陶片。往南行约10公里,有一座石塔,周长约60米,残高约6米,周围散布许多泥塑残件。据传附近有屋舍遗址,已被流沙淹没。此处曾发现泥塑佛头,上饰金叶,制作精美。
    故城遗址北端曾发现一口大陶缸,内盛汉五铢钱45公斤上下。在大缸南恻100米处出土了壁画残片、泥塑壁饰、佛像残块等物。由此推断,此地也是一座佛寺的遗址。该故城已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• 地址:和田市南25公里处的玉龙喀什河西岸
  • 玛利克瓦特故城
  • 介绍:位于和田城东南25公里的玉龙喀什河西岸,相传是汉代于阗国国都旧址,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遗址南北长约1500米,东西两端上宽下窄,分别为750米和450米。遗址上有石础数百个,西南部分布密集,似为官署所在地。从这些石础可以推断当年地面建筑之宏伟。遗址中央有陶窑废址,似为工商业区。东北方可能为居民区,佛教寺院也在这里。周围沙山环绕,极目四望,还可以看到昆仑山脉的影子。这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古钱币,如汉代五铢钱,此外还有铜佛像、玉器、泥塑、壁画等。
  • 地址:和田城东南25公里的玉龙喀什河西岸
  • 玛坚勒克遗址
  • 介绍:玛坚勒克,维吾尔语意为珠子很多的地方。位于和田县克里雅河床西岸的一级阶地上,南距今新疆和田于田县城230余公里。此处地势低洼,四周沙梁环绕,形同釜底,中间沙丘密布,沙丘间裸露的小块沉积地面上,散布着大量的陶片、铁片、炼漆、料珠,烧过的和未烧过的牛羊骨碎骨等古代文物。遗址文化层仅见于地表,堆积稀落,遗物较少,其中铁器数量2179件,陶器数量约33件。
  • 地址:和田县克里雅河床西岸的一级阶地上
  • 麻扎塔格古城堡
  • 介绍:古城堡所有建筑由棕红色胶泥夹胡杨树枝垒成,城堡的下部有地道与地下仓库相通。在城堡西50米处有峰火台一座,高7.5米。城堡东北山坡20米处的台地上,有一处佛教寺庙遗址。城堡东45米处,河岸的山腰上有一麻扎,据传在十一世纪初的宗教战争中,有一个叫玛江汗的和田佛教徒暗中为伊斯兰教军队传送情报,后被佛教徒察觉处死。伊斯兰军队占据和田后,为他立了此墓,供人凭吊。
    古堡南面断岩上有一岩洞。黄文弼教授在《塔里木盆地考古记》中载:“在临河边峻坡下,之石隙中,有空穴为浮沙所掩,疑为古人居住遗址。嘱毛拉等掘之,出乾元钱一枚,木简上书民族古文字,又获粉红色陶片,皆唐代物也。石室顶部刻梵文、汉字甚多”。现洞顶字迹剥落无存。斯坦因1908年、1913年两次至此挖走大批文物。有龟形红陶碟、坐佛浮雕模子、木制品、毛制品、金属制品、皮革制品,更珍贵的是有各种古文书,其中古藏文木简很多。纸文书中有汉文、于阗文、阿拉伯文和古维吾尔文文书。
  • 地址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和田河下游西侧麻扎塔格红山嘴上
  • 老达玛沟遗址
  • 介绍:黄文弼教授在他的《塔里木考古记》中记述道:“过达摩戈村向北东行,入沙碛约五、六公里地,即有红色陶片散布,显示已逼近古代住宅区域也。转东行,至一为数众多瓦砾场,地名特特尔格拉木,西南东北一线,绵延约数里,房屋虽已毁败,但审其痕迹,街衢巷陌尚可辩识,中有大道一条通向东北,显然为一旧城镇之残迹……”。
    该遗址出土有汉代五侏钱至喀喇汗王朝时代的众多古钱,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,带佛教标志的陶器和陶塑像,古于阗文书等。有的学者认为老达玛沟古遗址群是汉之扦弥城,唐之坎城,明之培因城。
  • 地址:和田策勒县城东北二十五公里处
  • 库克马日木窟
  • 介绍:库克马日木窟座落在南边昆仑山前的库玛尔山,喀拉喀什河东岸约80米的山腰崖壁上,峭壁如削,气势壮观。丘陵顶部有三座古墓,中部为石窟。石窟分上下两层,入洞后可沿旋梯到上层,石窟高8米,宽约4米,纵深11米。洞窟毁坏严重,岩壁上无任何墙泥壁画和佛像,为裸露的砾石岩壁。
    传说法显大师曾到此石窟拜佛传教,住宿多日。石窟背后为一伊斯兰教古墓,据说是伊斯兰传教士阿訇木黑普的墓,每年7~8月为朝拜时间,约有2万左右的伊斯兰教徒前来朝拜。
  • 地址:和田县拉依喀乡喀拉喀什河东岸80余米高的山腰上
  • 喀拉墩古城
  • 介绍:喀拉墩古城位于和田于田县城以北240公里处的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,距离和田440公里。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    喀拉墩维吾尔语的意思为“黑色的沙丘”。古城堡成长方形,边长60米,现存的土城墙高8米。这里曾出土过陶片、毡子残片、汉代古钱币等文物,这些文物都属于汉代-南北朝时期,是当时于阗国境内“小城数十”中的城堡之一。
  • 地址:和田于田县城以北240公里处的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
  • 核桃王树
  • 介绍:该树已有560多年的历史,当属元代的果树,堪称老寿星。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,核桃王仍以其高大伟岸,枝繁叶茂,苍劲挺拔的雄姿,展现在游客面前,给人一种深邃悠远,欢畅淋漓的美感。
    该树独占一亩天地,树高16.7米,树冠直径20.6米,主干周长6.6米,冠幅东西长21.5米,南北宽10.7米,树型大致呈V字型,整个大树主干五人合抱围而有余。由于年代久远,主树干中间已空,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“仙人洞”,洞底可容纳四人站立。入口直径0.74米,出口直径0.55米,可容游人从洞口进入,顺着主杆从树丫上端出口处爬出。细看树干皮色,粗糙而深沉,恢宏而古老,像画家笔下凝重苍劲的色彩,形状奇特,气势雄伟。
    离树王12米处其根又长出一棵核桃树,形状酷似老树王,身躯也呈V字型。细看去,酷似一对情深意浓的人间母子。核桃王年产核桃20000余颗,所产核桃以个大皮薄,果仁饱满百著称。
  • 地址:新疆自治区和田县巴格其镇喀拉瓦其村
  • 和田河
  • 介绍:--
  • 地址:玉龙喀什河位于和田市东,紧邻和田市区;喀拉喀什河位于和田市以西20km处
  • 改水纪念碑
  • 介绍:改水纪念碑座落在新疆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水厂内,距新疆和田市17公里。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具有重大意义的和田农村改水工程而建造。纪念碑呈“水”字形,故名水字碑。碑高3.95米,底座高0.8米,基座高0.6米,碑身用汉白玉贴面,碑铭、碑文及捐款单位和个人名单分别用维吾尔、汉两种文字雕刻而成。如今改水纪念碑已列入新疆和田首批社会主义、爱国主义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,并成为中外游客的参观景点之一。
  • 地址: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水厂内
  • 地毯厂
  • 介绍:--
  • 地址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纳瓦格路6号
  • 地毯博物馆
  • 介绍:地毯博物馆总投资280万元,建筑面积840平方米,布展面积460平方米,是地方专业性工艺品博物馆,收藏地毯精品和古今和田地毯相关图片、资料、实物展品80余件,全方位、多视角展示了和田地毯的历史渊源、用途、类型特征、织造工艺和发展趋势,向参观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和田地毯历史发展的科学之窗。
    在展馆中,很多人围在一幅名为《中国现势新地图》的地毯前仔细辨别,地毯织出了当时中国各省区分布,底端标示此图是时任皮山县县长刘学汉1949年所赠。另一面墙上展柜里市织染羊毛所用的矿物和植物染料,其中植物染料几乎无所不包,有沙枣树皮、石榴皮、玫瑰的花和籽、红柳根等常见植物。
    地毯博物馆分为和田地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、编织工艺和种类、荣誉殿堂、富民之路四大板块,陈列的均是各个时期的和田地毯精品。馆内除了展示和田地毯的主要织造地区、织造方法外,还对和田地毯的9种图案、内容进行了描述,包括阿娜古丽努斯卡(石榴花式)、夏姆努卡斯(蜡花式)、伊朗努卡斯(波斯式)、卡斯曼勒努卡斯(散点排列式)、艾迪努卡斯(艺术式)、加依乃玛孜努卡斯(拜垫式)等。
  • 地址:杭州大道8号